_在記者調查九星市場前的2月25日,上海市閔行區質監局會同區工商局、區消防支隊,_對九星市場消防器材區進行了執法檢查。當地媒體報道稱,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120人次,對42戶商家進行了全面檢查。檢查中發現部分商家正在銷售涉嫌有質量問題的產品或無檢驗報告的產品,執法人員當場責令上述問題涉及的商家進行改正,并對涉嫌存在質量問題的產品進行扣押,案件由區工商局統一處理。
而時隔僅一星期,記者3月上旬調查的結果顯示,實際上售假者并沒有收手,甚至仍然“明目張膽”。
_九星市場的相關情況,記者向閔行區工商局進行了反饋,但截至記者發稿,仍未得到_回復。
現實的另一個難題還在于,消防器材和建筑工程的密切關聯。按上海市相關消防部門的說法,在一些重點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劣質消防器材進場,是要停工整頓呢,還是_工程進度?“當然是后者優先”。消防動向服從政府意向的性質,決定了部門工作的力不從心。另一方面,驗收、抽查的重點傾向于自動滅火系統和火災報警系統,同時相對規范的執法,某種程度上無法有力打擊開發商,遏制劣質產品的回流。
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了解到,新《消防法》將于5月1日起施行,其中取消了原《消防法》中對消防違法行為的處罰,設置了“限期整改”等前置條件,并增加了責令停止執業、給予拘留處罰、_罰款金額提高至30萬元、鼓勵實行火災公眾責任險等條款。有樂觀者認為,現代化的消防技術再加上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火災悲劇會越來越少。但也有_表示,新《消防法》并不能斬斷消防產品市場黑色利益鏈,也無法杜絕挖消防安全“防火墻”墻腳現象,事關百姓生命財產的消防安全,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2010年11月15日,上海膠州路大火燒疼國人。伴隨火災的是追問,是反思,是警醒。
但迄今火情依然不容樂觀。典型的數字是,僅2011年2月2日——大年三十這天,截至晚上8時,__發生火災2512起,直接財產損失774萬余元。而根據公安部的統計,近年來_每年發生火災約為15萬起,其中家庭火災5萬余起,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一。
火災也許_無法避免,更實際的問題是——“滅火”。資料顯示,約有1/3的火災是由于人為失誤或管理不當造成的,對付火災_重要的是“自防自救”——提高撲滅早期火災的能力和自救能力,而其中消防器材等消防產品、設施作為_基礎的“防火墻”,至關重要。
但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市場公然兜售劣質消防產品,一些不良商家受利益驅使“無證造假”甚至“持證造假”,絞盡腦汁盜挖消防安全“防火墻”。
大量劣質滅火器、消防栓等消防器材堆放在門店前。
“達標的消防器材都是非賣品”
九星市場是上海_的消防器材賣場之一,這里門店林立,消防產品琳瑯滿目,水槍、水帶、消火栓、滅火器、消防應急燈具等比比皆是。
隨機走進了一家消防器材門店,一位銷售人員主動問記者:“水槍要質量好的還是質量差的?”資料顯示,一支水槍撲救初起火災控制率為40%左右,兩支水槍撲救初起火災控制率為65%左右,水槍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這位銷售人員表示,“質量好的”是澆鑄的,厚一點;“質量差的”是壓鑄的,薄一些。兩者的區別還在于,質量好的更結實耐用,可以拆分為三截,可用來控制水壓;質量差的手感輕了一倍,而且不能拆分。價格上,質量差的水槍價格是前者的三分之一。
在消火栓貨架前,這位銷售人員也毫不諱言地告訴記者,“這里面有小部分消火栓的芯子是鍍銅的,外觀上不容易分辨,但其實_是鐵的”,“價格很便宜”,20元到30元不等。而_標準明確規定,消火栓_有“三銅”,銅桿、銅環和銅芯,以防止消火栓銹死。
消火栓箱同樣不靠譜。_出臺的強制性標準中,對消防栓箱的基本參數和基本型號有著非常詳細的標準要求,特別是對栓箱的厚度,根據箱體的大小型號都有著不同的規定。比如對箱體制造材料薄鋼板的厚度要求≥1.2MM,而記者調查中看到的消防栓箱,其鋼板厚度平均只有0.8MM,遠達不到_標準。
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詫異,這樣劣質的非標產品如何通過檢驗的呢?上述銷售人員狡黠地一笑,從房內另拿出了一個“質量達標”的消火栓,記者拿在手上試了試,沉甸甸的。“這種消火栓是專門用來送檢的,一個_要120元,”她反問記者,“(但)你會買嗎?”她介紹,這個送檢的消火栓體積更大、更厚實,比劣質品足足重了一斤多,而且閥門的關鍵部件芯、桿、環都是銅質的。
“達標的消防器材其實都是非賣品。”走訪調查中,另一家消防器材門店的銷售人員也對記者直言,“這些(達標)產品_是用來送檢的,你們盡管買別的東西(非標消防產品),我們廠家來承擔責任。”
“九星市場(的消防產品)國標誰都達不到,國標成本太貴了。”調查中,有銷售商對記者斷言。
劣質產品拼的是價格優勢。記者了解到,一套消防水槍設備達標產品(一支消防水槍和兩個結扣)正常要賣50多元,而同類型的劣質產品僅賣14元左右;一套達到國標的消防栓成套設備價格在600元以上,而劣質室內消火栓成套設備報價才240元……
市場上的劣質消防產品來自哪里?
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調查發現,有“消防之鄉”之稱的江蘇省浦頭鎮是重要產地之一。浦頭鎮位于蘇州與泰州交界處,公開資料顯示,消防器材是當地五大特色產業之一,其消防水帶的產量占_的50%。
而上海九星市場上絕大部分消防水帶,也正是來自這里。3月上旬,記者在浦頭鎮調查時發現,這里隨處可見生產各種消防器材的小作坊,但掛牌生產的廠家卻為數不多。
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隨機走訪了幾家消防器材廠,發現竟沒有一家是_按照_標準組織生產的,大多為“非標訂做”。在揚州市寶安消防設備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_明確對記者表示“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訂做不同厚度的消防箱”。
產量_的水帶,情況也不容樂觀。當地一位工人告訴記者,水帶的質量好壞主要由表面編織和內襯材料決定,“橡膠材料的內襯厚實耐用,不易滲水,橡塑材料的內襯_沒那么結實了,但這個配方價格便宜,所以在廠里生產得比較多,銷得也_。”
對付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廠家似乎也都已輕車熟路。“如果要抽檢或者送檢了,_提前通知我們。”揚子消防器材有限公司業務主管石志焱對記者表示,“我們會給你做專門用來檢測的水帶,_沒問題。上海地區我叔叔在那邊做銷售,從來不檢測,只要水帶不漏水,打了不爆_行。”
業內人士某品牌消防器材廠上海總代理王非(化名)披露,“現在市場上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無證造假,另一種是持證造假。”他解釋,一些得到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型式認可證書和強制檢驗報告的生產企業,實際上并不生產,而是將相關證書租借給其它廠家,從中收取費用,自己不用生產_能賺錢。他舉例說,某消防器材生產企業有100個掛靠廠家,每家收取5萬元“尋租費”,一年_凈獲利500萬元。而“兒子”廠家又尋租其它更小的廠家,每家收取1萬元費用,如此層層轉包,形成了一個類似傳銷結構的龐大生產網絡。往往“兒子”、“孫子”企業都是無生產資質的小作坊,為了牟取更多的利潤,便從原材料上偷工減料。
“這_導致,哪怕市面上標稱同一品牌的消防水帶,質量也良莠不齊,甚至連廠家自己都不知道這些產品是哪一個‘下家’生產的了。”王非說,也有一些正規廠家不掛靠,但這些企業在各種劣質消防產品的沖擊下,利潤被壓得很低,甚至面臨生存困境,以致有的企業不得不站到造假者的隊伍中去,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三龍治水”的監管
生產、流通和使用領域中,消防器材分別有三個“把關人”。《消防法》明確規定,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對消防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多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實際上,如果在驗收、抽檢時能涉及產品質量,劣質消防器材將“很難藏身”。
不過,“三管”也容易變成“三不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質監部門工作人員表示,三部門串行工作,而不是并行監管,容易出現互相推諉、多頭執法以及監管缺位等問題,導致救命的消防器材成了一件“皇帝新裝”,頻頻“穿”在了高樓大廈上。
高層建筑不乏劣質消防產品
_乎想象的低廉價格,使得這些劣質消防產品市場巨大。而巨大的市場,埋下的只能是巨大的隱患。更可怕的是,其中不少流入高層建筑。
福建省閩泰水帶有限公司上海總代理告訴記者,“閩泰牌”消火栓在上海一年_能賣出5萬支,“上海虹橋機場2號樓、金山醫院、浦東東方體育中心……這些都安裝了我們的成套產品。”
“是達標產品嗎?”記者問。
“不,都是很普通的這種。”對方補充說,“你放心,閩泰有保險公司承保。檢驗報告、型式認可證書、3C認證證書,手續一應俱全。”
上海虹橋機場2號樓、金山醫院、浦東東方體育中心……都屬于高層建筑。在中國,_過10層的住宅建筑和_過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均屬高層建筑。眾所周知的是,高層建筑“天生怕火”,對于高層建筑物而言,滅火的難度會隨著樓層的增加而加大。也因此,高層建筑滅火被稱為_難題。
業界人士告訴記者,我國相關規定要求,高層建筑_設計防火分區、自動消防系統和疏散通道,建筑高度_過100米的公共建筑,應設避難層。“建筑高度越高,所使用的裝修材料耐火等級要求也_越高,所要求的消防栓數量、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用水量以及消防卷盤數量也_越多。”
上海究竟有多少建筑使用了非達標消防產品?記者不得而知。但記者隨機走訪中發現,在上海地區的各大樓宇和公共設施中,不乏劣質的消防栓成套設備。如“均泰麗軒”、“東苑新天地”、“中環花苑”等樓盤內消火栓均為鐵桿,消火栓箱厚度亦達不到_標準。
消防產品亂象并不限于上海。記者調查發現,甚至還出現了樓層越高,所使用的消火栓質量_越差的“怪事”。以“錦湘·_星城”為例,其1—18樓的消防栓是按照_標準制造的“三銅”產品,然而19—29層,卻使用的是不合格的產品。
“目前消防產品市場有點一塌糊涂了。”知情人告訴記者,“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驅使。”以消防栓為例,按他的說法,達標產品和很多非達標產品的差價至少25元,目前很多商業住宅樓平均高度為20層,按一層樓安裝兩個室內消防栓來算,一棟樓共需要40個室內消防栓,這意味著使用劣質產品可以獲利1000元,而一般樓盤的建筑數都在數10棟以上。
被掉包的“檢驗合格產品”
作為一種特殊設備,消防器材在生產和質量監督上有著不同于一般產品的_標準。早在1983年,公安部和_標準局_出臺了《消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暫行管理辦法》。消防器材生產民營化經營后,_對生產消防器材的企業采取頒發生產許可證的方式進行監管,上世紀80年代,_有關部門取消了生產許可證制度,由公安部消防產品合格評定中心實施認證管理。
一位有著多年消防器材生產經驗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自從_取消生產許可證制度后,消防器材便采取產品檢驗報告的形式進行認證,不少商家開始絞盡腦汁地鉆制度“空子”,千方百計地進行偷工減料。
行業人士透露,廠家在接到訂單后會將產品送至專門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然后將產品報告書送給客戶。為了通過_的檢測,幾乎所有廠家都會準備一部分“特殊產品”_按照_標準進行生產,然后將其送檢,得到合格的檢驗報告后,這些“特殊產品”_會被廠家收回,隨后發送給客戶偷工減料的低廉產品。
“這種掉包計,實際上是在盜挖消防安全的‘防火墻’,挖斷的是生命和財產的安全通道!”上述行業人士評價。
被掉包后,一旦火災發生,后果不堪設想。以消火栓箱為例,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栓箱主要是起到保護箱內器材的作用,起火后,如果栓箱的質量不達標,_很難在熊熊烈火中頂住火焰的燃燒,從而導致內部的消防器材受損,導致救火時“卡殼”;以消防水泵為例,每棟高層建筑物的底層都有個蓄水池作為消防蓄水備用,也都會有一個專用的消防水泵。火災發生時,打開水泵,大樓中的消防水槍中才會有水噴射出來,如果消防水泵是鐵制品,年久生銹后,_會出現火災發生時要么打不開,要么壓力不足無法抽水的情況,貽誤救火良機;同樣,消防戰士手中的消防水槍如果存在質量問題,稍有不慎,_會釀成慘劇。消防水槍準確來說由兩部分組成:水槍和水帶。當消防戰士沖進烈火中救人或者高層建筑滅火時,一旦消防水帶爆裂、滲水,后果不可想象。
冀公網安備130929020003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