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委九次黨代會以來,西山區組織工作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把提高組織工作滿意度作為衡量組織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把夯實基層基礎、提升基層黨建水平作為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重要目標,緊抓“創新”二字,在理論上不拘于現有的公式,思想上不束縛于現成的經驗,實踐上不停于已有的成果,突出重點、培育典型、狠抓落實,實現“新突破”、推動“新跨越”、促進“新局面”、探索“新路子”,為科學發展強班子、建隊伍,抓基層、聚人才,為全力推動西山科學發展新跨越提供了堅強的組織_。
三個轉變 基層黨建水平整體提升
西山區以提高能力素質為重點,黨員隊伍綜合素質向“復合型”轉變。5年來,培訓積_分子3425名,發展黨員1504名。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黨員素質教育技能培訓,舉辦了65期15056人次參與的素質教育、“農家樂”經營管理等實用技術、創業培訓。組織11批1681人次赴異地學習土地流轉、勞動力轉移等經驗做法,拓寬黨員視野。完成了第三、四屆社區“兩委”換屆,第四屆社區“兩委”班子成員與第三屆相比平均年齡降低了4.2歲,本科學歷的干部、35歲以下的干部、婦女干部、少數民族干部分別增加了13.7%、21.1%、7.6%、11.4%,有效地_了社區“兩委”班子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
以擴大組織覆蓋為重點,組織建設拓展覆蓋向“科學化”轉變。完善“社區五事”制度和黨務公開、民情懇談等制度,鞏固“三有一化”成果,擴大“四議兩公開”實效,強化社區黨建_和諧社區建設。區委直屬的24個黨委(黨工委)有4724名黨員在居住地開展了法律咨詢、政策宣傳等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解決社區公共問題87件,幫扶群眾解決具體問題4821件。機關黨組織開展“公推直選”試點,5年來共有33個單位開展中層干部競爭上崗521人次;采取“找、派、幫、統、聯”措施建立“兩類”黨組織,5年新建了46個非公經濟和新社會組織黨組織。
以健全長效機制為重點,基層黨建工作創新向“常態化”轉變。5年來,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貫徹新形勢下加強黨建工作等方面的意見、決定43個文件。建成了全省_區域性、開放式、_化的黨員服務機構—“西山區黨員服務中心”;辦理服務事項1453件次,組織舉辦了16381人次黨員群眾參與的活動143余場次,被省、市委組織部命名為基層黨建示范點。全區10個街道為民服務中心升級改擴建工程全部完成,進駐服務項目130項。創新開展了向光榮入黨50、60周年的750名黨員頒授榮譽證書、榮譽獎章;利用春節、七一、中秋等節日,出資94萬元幫扶困難、老年和患病黨員2870名;對口尋甸縣、東川區開展“縣包鄉、鄉包村”活動,推進城鄉基層黨建共建。
三個突破 干部人事制度穩步推進
西山區嚴把選人用人關口,在加大干部交流上求突破。規范任用程序,嚴把“七關”。2010年,以區政府機構改革為契機,組成5個測評組,對29個部門的領導班子及131名班子成員進行民主測評,參評人數達913人,個別談話聽取了430人的意見建議,共調整干部116名。
創新擇_任機制,在拓寬選人視野上求突破。探索向“差額選拔”轉變,通過面向全省公開選拔科級干部、團區委公推直選、街道武裝部長競爭上崗等差額選拔領導干部6批36人;嘗試在任用人選建議環節提出差額人選,全程差額公開選拔領導干部,為提高選人用人水平探索新路。探索向“在多數人中選優”轉變,開展連續公開提名推薦、署名推薦領導干部正科9人、副科26人。探索向“賽場選馬”轉變,完成副縣級、科級領導49人次公推直選、公推公選、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堅持“五湖四海”選干部,加大使用不同年齡干部和競爭性選拔力度。
創新監督約束機制,在強化_監督上求突破。堅持和完善科級領導干部重要情況報告、談心談話、誡勉函詢、干部監督聯席會議等制度。制定了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全程記實等系列文件。抓好“5個嚴禁、17個不準和5個一律”換屆紀律的貫徹落實。區紀委、“兩代表一委員”176人次全程參與干部考察、進行全程監督。
遍地開花 黨組織創先爭優各具特色
西山區各類黨組織全面開展創_、爭_活動,街道社區黨組織開展打造“_”服務、強化“雙育”措施、實施“三項”工程、開展“四聯”活動、建立“五個”機制等主題實踐活動;機關黨組織開展“五比五創”、“五個一’等主題實踐活動;國有企業黨組織開展“三展示三服務”等主題實踐活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黨組織開展“三學習三提高”等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對基層黨組織“評旗定級”、對黨員“評星定級”,進一步鞏固和深化“五好五帶頭”,努力形成 “一個行業黨組織一種品牌,一個黨員崗位一種特色,一名黨員形象一面旗幟”。
永昌街道黨工委始終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_位,要求所屬各級黨組織、黨員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堅持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打造“一居一特色、一居一模式”。完成辦事處為民服務中心和6個社區為民服務站改建并率先統一標示標牌,為民服務體系建設初現成效;建成了永寧里社區“金色怡園”居家養老服務站并投入試運行,邁出了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_步。
馬街街道黨工委搭建起親民、愛民、便民、富民的為民服務體系,大大提高了為民服務的質量和效果。依托為民服務站成立了15支為民服務隊、7個“流動黨員服務站”、1384名的黨員志愿者隊伍,為轄區黨員群眾提供涵蓋法律咨詢、結對幫扶等_的上門服務,實現了為民服務_。
借助西山教育網、西山教育城域網等網絡平臺,西山教育局的黨員活動陣地基本形成,并逐步成為黨員群眾政治學習的中心、思想教育的陣地、傳授知識的課堂、參政議事的場所,有力地規范了黨員組織生活,促進了黨員學習、組織活動正常化、經常化、規范化,打牢了基層黨建工作的物質基礎和陣地基礎,構筑了屬于黨員自己的“家”。
群星璀璨 勤政廉政_典型勇追潮頭
不勤無以成事,不廉無以立身。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洶涌澎湃,西山區一大批勤政廉政_典型追趕潮頭。他們以_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不忘為群眾謀福祉,用智慧和汗水,贏得了廣大干部、群眾和上級的好評,成為黨的驕傲、時代的先鋒、反腐倡廉教育的生動教材。
船房社區從原來的臟亂差到現在優美綠色的好環境,與社區黨總支書記兼居委會主任李坤的一心為民分不開。在社區資金比較困難的情況下,李坤帶領社區干部多方奔走籌資,清理垃圾及占道建筑材料,回購土木結構危房、衛生死角空地,改造成綠化帶或電動車停放點。投資13萬元,完成了28個消防栓安裝;投入100多萬元改造了部分下水管網、排水設施;投資180萬元在全社區主干道安裝路燈210多盞;投資200多萬元建設了社會治安技防監控體系,安裝了200多個攝像頭,建立了4個監控室進行24小時監控,組建了一支78人的護村隊;投入資金800多萬元修建了社區主干道。
作為一名基層社區干部,棕樹營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兼土堆社區黨總支書記譚云東的兢兢業業受到了轄區居民的高度稱贊。針對社區土地征用、宅_審批等社區居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譚云東在社區中推行了社區事務聽證制度,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為使居民擁有一個娛樂場所,譚云東組織“兩委”班子籌集資金,將原居委會辦公樓及老年協會進行改造,內設娛樂室、文化室、健身房,豐富了居民的生活。有群眾反映村內巷道破損出入不便,社區立即以聽證會的形式,多方籌集資金2.6萬元,又由集體出資8.1萬元對巷道進行了修復,既方便了居民,也提高了周邊居民的租房率和租房收入。
在西山區,有一位聞名_的“檢察官媽媽”,她_是區檢察院_檢察官楊竹芳。在司法實踐中,楊竹芳探索出一套對未成年人“捕、訴、防”一體化的工作模式,作為審查批捕階段專門辦理未成年人案件的負責人,楊竹芳每次辦理這類案件時都要深入調查犯罪嫌疑人的社會背景和人生軌跡,審慎運用法規政策,_限度地教育和挽救失足青少年,以母親般的溫情去教育、感化、矯正他們迷失的心靈,用愛心彰顯司法的人文關懷。據統計,楊竹芳平均1.2個工作日_要辦結1件案子。難能可貴的是,她辦理的1900余件批捕案件,保持了無錯案、無_時限案、無違法違紀案、無被舉報或投訴的“四無”紀錄。被授予“_模范檢察官”、“_三八紅旗手”、“_五一勞動獎章”、“__工作者”、云南省“_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全區上下掀起了學習楊竹芳_事跡的熱潮。
冀公網安備130929020003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