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地貌特殊,海拔高且氣候多變。由于進出村子的道路_損毀,住在山上的村民扶老攜幼,輾轉數日,才被臨時安置到山下的河谷地段。帳篷密集,人員眾多,用火用電頻繁,而消防水源_其缺乏,構成了新的火災隱患。
對此,汶川縣公安消防大隊整合援建和自身警力,及時在11個集中安置點派駐消防車和官兵,24小時逐戶開展防火巡查,死看死守,力保群眾安全。
重建階段,搭建的過渡房過于密集,無防火間距。受災群眾習慣使用柴草生火煮飯、取暖,夜間風大,_易造成一戶失火“殃及池魚”的局面。
面對嚴峻的火災形勢,大隊官兵逐戶排查、向群眾宣講消防知識,積_動手整改隱患,調整防火間距,規范用火用電。
震前,全縣有13個鄉鎮沒有消防隊伍;震后,大隊主動匯報,引起汶川縣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從2008年起,消防工作被納入鄉鎮政府目標管理,并作為鄉鎮主要領導政績考核內容之一。
2008年到2010年三個冬季,大隊一直對安置點防火工作百倍警惕,防患于未然。協同組成13個檢查組,深入全縣13個鄉鎮112個行政村,進村入戶開展冬季防火大檢查。三年來,大隊投入警力300人次,入戶檢查24000余人次,發現隱患16000件次。
目前,汶川仍有集中安置點2個,駐點執勤人員24人、消防車3輛。官兵們克服生活條件艱苦、環境惡劣等困難,晝夜堅守在執勤崗位上。
_是這種堅韌、執著的工作精神,實現了災區“不燒死一個人”的工作目標。
“他們_是我們的守護神,是我們的貼心人。”災區群眾這樣評價。
三年來,大隊受理火警342起,滅火70次,社會救助1235起,完成_消防保衛任務15次。
2010年5月29日,汶川縣境內發生山體崩塌,造成國道213線汶川段中斷,數千車輛被堵。大隊迅速啟動應急預案,_時間趕往現場處理險情。大隊官兵和增援官兵連續奮戰40多個小時,終于搶通了災區“生命線”。
2010年8月14日凌晨,汶川縣映秀鎮連降暴雨,70萬方泥石流傾瀉而出,形成堰塞湖,3.2公里長的岷江河流改道,映秀鎮被淹,8000余人受災。大隊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趕赴受災現場搶險救援。在受災_為嚴重的楓香樹村,官兵們跳進河水,在50米寬、1米多深的洪水中搭建起一條“生命通道”。
三年來,全隊官兵一直實行“5+2、白加黑”工作模式,無人探親休假,平均每天工作15小時以上。他們默默承受著親人病亡、婚戀受挫、夫妻分居、家中受災等痛苦,克服艱苦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三年如一日地堅守災區重建_線。
2010年5月,大隊汶川中隊指導員張文強的女兒癲癇病發作,急需治療。當時,正值執行消防保衛任務時期,張文強無法抽身,只得讓妻子趕了2天路,帶女兒到成都檢查治療。
同月,張文強的老父親被診斷出患糖尿病,他抽不出時間帶老人看病。老人流著淚返回甘肅老家,走時對他說:“你要了工作不要家,要你這個兒子有啥用?”
張文強說,老人的話像針一樣扎在他心底,他自己的心不是鐵打的,他也珍惜自己的家庭,愛自己的家人。“選擇了消防部隊,_選擇了奉獻,選擇了消防事業,_選擇了犧牲自己的_。”這是張文強常說的話。
像這樣的事跡,在汶川消防官兵中還有很多。許多官兵家中都發生過意外變故,但沒有一個人向組織向領導請過假,有的壓根兒沒對別人說過。他們用艱辛的努力,圓滿完成了安置點火災防控、消防監管、搶險救援等各項災后重建消防工作,用實際行動譜寫著一曲曲“人民消防為人民”的英雄贊歌。
隨著援建工作的全面展開,大量施工隊伍進駐汶川,餐館、旅館、_市等“九小”場所遍及大街小巷,各類工棚、工地火災隱患突出。
大隊官兵仔細分析、研判并報告政府,以全省高層地下建筑、公共娛樂場所易燃可燃材料裝飾裝修等消防安全專項治理為契機,與安監、工商、文化等部門聯動,展開“九小”場所火災隱患排查整治行動。
各營業性場所疏散通道、樓梯、安全出口是否暢通,工地、工棚用火用電、易可燃氣體、液體存放是否安全,主體責任是否落實……消防官兵們忙碌奔走的身影,出現在汶川的大街小巷之中。
2008年9月,汶川縣凱逸酒店大樓在加固維修中,業主擅自將樓層通道、樓梯改建成房間使用,自動消防設施停用。官兵們主動登門,多次與業主溝通,宣講法律法規及隱患的危害性,使這起重大火災隱患得以避免。
三年來,大隊開展各類場所大型消防安全專項整治16次,成立檢查組38個,派出警力354人次,檢查場所3326處,發現并整改隱患253件次。
災后重建給汶川消防事業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大隊官兵提前謀劃,主動對接,與當地規劃部門和廣東援建指揮部協調聯系,將全縣13個鄉鎮消防站、消防安全布局、消防供水、消防車道、消防通訊列入災后重建總體規劃之中,并指導協調縣城及各鄉鎮完成了消防規劃編制。
目前,除草坡鄉以河流水作為消防用水外,其余12個鄉鎮全部新建了自來水廠,鋪設市政給水管網,安裝市政消火栓。其中,映秀、臥龍等鄉鎮還規劃了消防站用地,結束了全縣除縣城外12個鄉鎮無消防規劃、無消防設施的歷史。
冀公網安備130929020003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