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消防安全工程
1.1 消防工程的指南
目前,為與消防安全工程相一致,_為單個消防技術起草實施指南,1996年澳大利亞消防規范改革中心出版了"消防工程指南",為消防安全評估提供了指導。該指南提出設計過程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制定一個設計大綱,對建筑整體方案進行分析,確定潛在火災危害以便提出使項目組、消防安全工程師、消防部門和審批機關均認為滿意的消防系統設計方案。消防安全系統分析可以分下列幾_:__--組件和子系統等效評估(SEE--SYSTEM EQUIVALENT EVALUATION),只考慮一個子系統的單獨運行情況。__--系統性能評估(SPE),考慮不同子系統和組件之間的互相影響,這一_分析可能只建立在一個簡單的火災場景和時間曲線分析基礎上,也可能需要單獨考慮一個以上的"_壞"火災場景。第三_--系統風險評估(SRE),適用于大型綜合建筑或者高度創新的建筑,能大大降低建筑成本或者解決非常困難的設計問題。它屬于概率風險評估,其量化非常復雜,需要消防工程師具有_的技術水平,也要求有關審批部門掌握_的評估技能。同時指南還為所考慮的消防安全子系統規定了必要的分析和輸入數據。
1.2 消防安全的發展
城市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人類活動的中心舞臺,伴隨現代化水平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集中、建筑集中、財富集中、活動集中、生產集中的聚集效應,不僅表現在經濟快速增長方面,而且體現在消防安全文化方面。于城市發展過快,城市化給消防安全帶來了一系列負面效應,諸如火災隱患增多、消防警力不足、裝備滯后、搶險救援和火災事故日益突出。地震、臺風、爆炸、恐怖襲擊等產生的次生火災災害時時威脅著人們安全。所以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消防安全將面臨越來越繁重的任務,需要全社會來關注解決消防安全問題,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二、 性能化設計設計應用
2.1 性能化的防火
防火間距是為了防止火災在建筑物之間蔓延而在相鄰建筑物之間留出的_防火安全距離。通過對火災傳播的各種途徑進行綜合評定,可以確認熱輻射對火災蔓延的決定性作用。當一座建筑物發生火災,從其外墻開口部位發出的輻射熱,使鄰近建筑物上可燃物的一個微元達到自燃的臨界輻射強度時,該可燃物_發生燃燒,繼而向周圍傳播導致火災蔓延的發生。所以在理論上計算防火間距時,_研究鄰近建筑上_微元面從發生火災建筑物所接收的輻射傳熱量,并確保其不_過材料的自燃臨界輻射強度,才能符合防止熱輻射作用造成火災在建筑物之間蔓延的基本要求。
2.2 性能化消防設計的概念
性能化消防栓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學基礎上的一種新的建筑防火設計方法,它運用消防安全工程學的原理與方法,根據建筑物的結構、用途和內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體情況,由設計者根據建筑的各個不同空間條件、功能條件及其它相關條件,自由選擇為達到消防安全目的而應采取的各種防火措施,并將其有機地組合起來,構成該建筑物的總體防火安全設計方案,然后用已開發出的工程學方法,對建筑的火災危險性和危害性進行定量的預測和評估,從而得到_優化的防火設計方案,為建筑結構提供_合理的防火保護。
2.3 性能計算方式的選擇
在以往,所謂的性能化設計似乎只是空談,要真正的落實幾乎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但近年來世界許多發達_實現這個夢想實現,并應用在現實社會當中。我國也感受到性能化設計的發展確實有其必要性。性能設計的關鍵是如何建立計算模型和采用適合的計算方法。目前流行的做法有兩類,一是以日本為主的簡算預測法,二是以歐美為主的電算模擬法。在日本,目前性能化防火設計尚未單獨立法,而且其偏好使用火災預測簡單公式進行計算,所以在個別火災項目中有大量的簡單公式完整的介紹,其中當然也還有可以加強之處,主要是關于火災進程、閃燃現象的發生以及火災探測與抑制方面的預測公式尚未出現,當此部分也完成的時候,日本簡算公式將會成為相當好的整體火災預測模式。而且,其簡算公式中每一個參數的選擇都是非常嚴謹的
三、 現行性能化規范與性能化設計
現行建筑防火設計規范按各種建筑物進行分類,根據有關消防安全的要求,對建筑物耐火等級、防火間距、防火分區、裝修材料控制、安全疏散、防排煙設施、火災自動報警設施、室內外消火栓、自動噴水滅火設施等每項設計,都詳細規定了具體的參數和指標。設計人員只要根據所設計建筑物的規模、性質和使用用途,從規范中直接選定與該建筑物相應的設計參數和指標即可。也_是說,設計者只要按照規范規定的指令性指標、參數,結合本人設計實踐經驗,確定規范界定的設計方案。事實上,每座建筑的結構、用途及內部火災危險的大小、分布等不同,居住者或使用者的素質等條件差異,對于按照現行建筑防火規范統一給定的設計參數做出的設計方案,未必_是_科學、合理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