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天津市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了薊縣“6·30”火災事故的10名遇難者名單。
大批媒體記者云集薊縣,試圖查找事件真相。
武漢大學教授沈陽長期觀察、研究網絡輿情。他提供的數據顯示:7月1日,關鍵詞“薊縣”的百度搜索為40775次,7月6日,“薊縣大火”已成為一個常用詞組,以其為關鍵詞的百度搜索達29204次。
沈陽介紹,兩萬多次的搜索量雖不算特大輿情,但是,這足以引發隨后的輿論風暴。
他提供的數據顯示:7月6日,大火遇難者“頭七”,“薊縣大火”微博熱議度達到184650次。
“一般情況下,老百姓并不會苛求很快_有個什么處理結果,而只是希望了解事件真相,希望你的調查是合理的、_的、有效的。”沈陽說,從目前情況看,薊縣在處理這起事件中,各階段的重點都有偏移,在目前的善后處理階段,至今也沒有看到對相關責任人的處理意見。
7月13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通報了薊縣火災事故,通報指出,事故造成10人死亡、16人輕傷,事故原因正在調查。
國務院安委會同時表示,這起事故暴露出諸多問題,安委會已對事故的查處實行掛牌督辦,查處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6月30日16時許,天津薊縣縣城萊德商廈發生一起火災。據媒體報道,事故造成10人死亡,16人受輕傷。
天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稱,連日來,天津市有關部門和薊縣組成工作組,認真做好“6·30”火災事故的各項善后處理工作。10名遇難者身份經技術手段均已確認,遺體已被家屬認領。
記者從遇難者名單發現,10名遇難者均為女性,其中9名為工作人員,僅劉鳳麗一名為顧客,年齡_小的25歲,_的44歲。
薊縣大火頭七大批市民自發哀悼 殯儀館等被管控7月6日,天津薊縣萊德商廈“6-30”大火的遇難者的頭七,許多薊縣市民到鼓樓廣場自發悼念遇難者。突發事件中的傳言,一般會經歷兩個階段:由“事件本身”演繹為“事件相關”。如果應對不力,政府形象_程度上會被抹黑、受損害。網絡輿情研究者認為,遇到這種情況,官方應盡可能地進行信息公開,不僅要快,而且要準,在無法達到快與準的情況下,政府_要盡可能表明態度,隨后,及時披露相關信息。
昨日,天津官方發布消息,薊縣萊德商廈火災事故犯罪嫌疑人已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相關責任人正在調查認定。
也是在昨天,火災事故_后7名受傷人員陸續出院,至此,事故中的16名傷者全部出院。
發生于6月30日的這起火災,曾在網絡上引發不少傳言。傳言在流變過程中,已從關注火災事發至救援本身,演繹為關注火災事故相關的各個方面,_程度上導致政府形象受損——網絡質疑迅速由線上影響至線下,這頗類似于近期熱映電影《搜索》中的情節。
對這些傳言,薊縣官方頗覺委屈,縣委宣傳部一工作人員說,官方數次發布新聞通稿,還公布了死難者名單,“我們沒隱瞞什么。”
泉城資訊
一起官方“沒隱瞞什么”的事件,為何引發一場網絡質疑風暴?
萊德商廈是薊縣_繁華的商廈之一。商廈共5層,103個柜臺、70多家商戶,主營服裝、鞋帽、化妝品等業務。
事件發生在6月30日下午3時40分許。商廈附近瑞祥水果店老板任德寬介紹,事發時,他正在店里坐著,看到商廈南側往外冒煙,他趕緊跑了過去。
任德寬說,自己從后門進入商廈,由南側一處樓梯向上跑,幫忙疏散人員,每到一層_沖里面大喊“快跑”。
他記得,商廈每層樓都彌漫黑煙,能見度只有幾米,他還用磚頭砸碎二樓玻璃,幫忙“放煙”。
由于火勢很大,消防部門先后調來50輛消防車撲救。
直到晚上8點,火勢得到基本控制,沒有了明火,但仍有濃煙冒出。消防人員繼續用水槍對大樓內進行降溫。
當晚11點左右,薊縣官方對外通報傷亡情況:10死16傷。
這個數字,隨即在網上引發了質疑:這場周末發生在當地_繁華商廈、持續數小時的火災,當地可能瞞報了傷亡情況。
現在看來,當時網上雖有質疑,但不算強烈。相對于同期國內發生的另一件大事而言,網友對薊縣火災關注度不算高。
7月4日,隨著國內同期事件暫告一段落,網上對薊縣火災關注度陡增。
與此同時,民間有人在網上開始了對死亡人員的統計情況。有傳言稱,遇難者多達378人。——這個高出官方通報30多倍的數據,刺激著外界的神經。
“沉默”的小城
薊縣這個小城,事發后卻一直很“沉默”。
6月30日當天,跑出租車的老魏經過萊德商廈時,目睹了大火從冒煙到蔓延的全過程。當晚和次日,他特意留意了薊縣電視臺和天津電視臺的新聞報道,沒有看到_關于商廈大火的消息。
截至大火遇難者“頭七”,天津當地平面媒體只對大火發布了一條報道,報道出現在《今晚報》7月4日A2版左側_下方,題為:本市薊縣火災事故醫療救治工作有序進行,正文包括標點符號在內共159字:
本市薊縣“6·30”火災事故發生后,市、縣有關部門積_組織開展醫療救治工作。薊縣人民醫院開辟綠色通道,市醫療_救援隊會同當地醫護人員全力以赴救治傷員。目前,16名受傷人員中已有9人出院,其余7人繼續接受治療,病情平穩。通過技術手段,10名遇難者的身份已經確認,其中,9名為商廈工作人員,1名為顧客。事故中無人員失蹤。
一位在薊縣縣城采訪的記者介紹,“頭七”當天,薊縣的醫院、殯儀館、消防中隊、縣政府、萊德賓館等與火災相關聯的地點,均被當地相關部門管控。
泉城資訊
7月9日,本報記者向萊德商廈對面多個店鋪員工了解火災情況時,對方均表示不知道,連連擺手。 來自
“這事可不敢亂說。”任德寬門店隔壁一名商戶老板說。
記者要見到火災中的傷者也不容易。7月9日,收治傷者的薊縣縣人民醫院五官科病房大門緊鎖,進門需要按門口的數字碼鎖,而其他病房科室則可自由出入。
與“沉默”的小城截然不同的是,外界對這起火災非常關注。
這讓薊縣官方始料未及。該縣縣委宣傳部一位工作人員用“騰的一家伙”形容火災后的輿論。這是北方人形容突然躥起的火苗時常用的一句話。
7月9日上午,記者采訪了薊縣縣委宣傳部新聞科長李鵬岳。他說,這是他接待的第25家媒體,接待人數_過30人,此外,還有湖南、廣西、陜西等_各地網友給他打過很多電話。
傳言流變路徑
網友對薊縣大火的聚焦點,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官方通報的死亡人數和善后處理問題,其中,死亡人數的關注度_。
薊縣官方對火災的_初說法,只是一條數十字的簡訊:
6月30日下午4時許,位于天津薊縣縣城的萊德商廈發生一起火災事故。目前,火勢已被撲滅,現場正在清理。初步確認10人死亡,16人受傷。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
泉城資訊
在網絡的傳播過程中,傳言的出現分為兩個階段:
泉城資訊
_階段,出現多條關于火災本身的傳言:事發周末,多位目擊者稱商廈人數較之平常要多;火災發生后,商場經理擔心顧客不給錢_走,下令將商廈大門關上,導致大量人員被困,且疏散不力;消防隊到達現場后,由于消火栓水壓不夠,耽誤了一些時間。
_階段,出現多條與火災事故相關的傳言,這些傳言能從側面“佐證”上述關于火災本身的傳言,或者,這些傳言是關于火災本身傳言的衍生、戲謔。這類傳言包括:遺體停滿殯儀館,當地只能臨時從外地調運回3噸干冰以保存遺體;當地在認領遇難者遺體時,處理一具后又偷偷增加一具,以保持整數10具不變。
網絡上流傳_廣的一份名單顯示:這場大火至少造成95人遇難和失蹤。
然而,本報記者調查顯示,這份名單缺乏可信度。
比如,名單提到了一個名叫陳紅霞的闖子嶺村村民,記者實地走訪該村,多位村民均表示沒有這個人。
記者在隨后的采訪中發現,這類“查無此人”的情況還有很多。同時,網傳名單中還存在大量“重復計算遇難者”的情況。
針對網上流傳的名單和數據,薊縣縣委宣傳部相關工作人員一再表示:官方確實沒有接到那些所謂失蹤者、遇難者的消息。
沈陽認為,那些傳言,是利用了真相缺位的關鍵因素,給出了一些看似_、實際上難以迅速考證或經不起考證的說法。
“笨拙”的回應
一起“我們沒隱瞞什么”的火災事故“演繹”至此,薊縣縣委宣傳部的工作人員表示難以理解。
沈陽認為,官方的事后回應比較“笨拙”,多次回應均語焉不詳。在網絡傳言不斷爆出,官方回應又缺乏有的放矢的情況下,“必然把大眾目光逐步聚焦到這一本不應敏感的敏感問題上”,進而發酵成一起公共輿論事件。
沈陽說,經過多年輿論場的熏陶和現實體驗,國內網友已養成一種_的質疑態度,這種質疑態度會隨著輿論場的劇烈碰撞而加劇。
“遇到這種情況,官方應盡可能地進行信息公開,不僅要快,而且要準,在無法達到快與準的情況下,政府_要盡可能表明態度。隨后,及時披露相關信息。”
具體到薊縣大火,沈陽認為,當地官方的工作在每一階段應有不同的側重:
事件早期,要側重發布救援信息,對救援工作的詳細報道,有助于社會輿論尤其是網友了解整個事件; 來自
現場救援基本結束后,要開放媒體對傷員和相關目擊者的采訪,這有助于避免傳言或謠言的滋生;
善后處理階段,要給出妥善的處理方案,并嚴厲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冀公網安備13092902000316號